有外媒认为,北京冬奥会“将是一项碳中和赛事”。
“把发展体育事业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”“为冬奥会打下美丽中国底色”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贡献”——在习近平的设计图上,冬奥会是中国绿色发展的承载,更是新起点。
从经济联结的维度看,习近平给“奥运中国”带来金色印记。
张家口的蜕变,以申办冬奥成功为界,由塞外山城变身聚宝盆,“冬季到张家口来滑雪”成为时尚,运动休闲产业兴起,冰雪装备制造业发展壮大。
在“冬奥小城”崇礼,每五个人之中就有一个人从事和冰雪相关的工作,超过3万人端上“雪饭碗”。
“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”,习近平当年送给东北的话,如今也已成为张家口的写照。
金色印记来自于运筹。习近平强调,“要把筹办冬奥会、冬残奥会作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”“进一步发挥北京对京津冀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”“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”。随着路网升级、冬奥一小时生活圈形成,京张联系更为紧密,体育文化旅游带逐渐变得立体。
观察家认为,京张携手办冬奥的设计与实践,嵌套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国家大目标下,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点睛的重要一笔,中外企业也从中国的冰雪经济中淘宝掘金。
从国家“精气神”的维度看,习近平给“奥运中国”带来红色印记。
一百多年前,中国教育家张伯苓预言,“奥运举办之日,就是我中华腾飞之时”。
在中国人的观念里,红色代表喜庆、圆满,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“中国红”成为世界感知中国热情与自信的色彩。承袭北京奥运会的荣光,北京冬奥会更有底气,也有了更高远、更具文明内涵的追求,“中国红”愈加明艳。
观察家指出,在习近平的体育观里,国家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是落点所在。他认为“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和参与国际体育合作的程度”关乎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,坚信“没有全民健康,就没有全面小康”。
正因如此,借冬奥契机“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”,让冰雪运动成为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,赋能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,夯实国家“精气神”的基础,成为应有之义。
置于大的时代背景下,习近平把北京冬奥会定位为“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”,以及“展现国家形象、促进国家发展、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”。
充满中国元素的场馆建筑、彰显中国科研实力的技术应用、热情的冬奥志愿者、为北京加油助阵的海外同胞……国家“精气神”处处皆可感知。
从“北京欢迎你”到“一起向未来”,“中国红”在延续中升华;当冬奥遇上红色中国年,碰撞出别样“中国之韵”。(完)(图片素材来源:新华社、中新社、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网)
出品人:陈陆军
总策划:王晓晖
监制:张红、夏宇华
策划:郭金超
统筹:梁晓辉、王凯
主笔:聂芝芯
视觉|编辑:张舰元、李雪瑶、马学玲
视听产业如何做好转型服务?新奥特技术团队这样发力******
2022年2月4日,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行。期间,在北京、延庆、张家口三大赛区的15个比赛场馆以及主媒体中心,新奥特全面参与多个技术环节,并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、北京广播电视台、咪咕视频等媒体机构提供赛事转播技术服务。
在冬奥赛事场馆内,新奥特为15个场馆提供体育展示服务,负责提供体育展示控制区域设备的安装部署调测。为了确保设备性能与主媒体中心的相关系统性能相兼容,新奥特提供了实时多通道收录、实时慢动作编辑、实时慢动作播出回放、在线图文包装等技术支持。
在主媒体中心内,新奥特技术团队负责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体育展示主控制作中心(MRC)的实时收录,以及后期制作。其中,在赛事收录部分,新奥特完成了所有场馆信号、景观信号等全部信号收录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赛事转播服务中,新奥特石墨超高清视频图文展示平台,助力中央台8K频道、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(5、5+、奥运频道)、北京电视台新闻频道、北京电视台奥运频道、咪咕视频等全程精彩转播。
据了解,新奥特“石墨”(CDV Graphite)是视频图文在线展示与包装的技术平台与系列产品,具备4K在线包装功能和8K大屏展示功能。“石墨”秉承“更好地展示视频、图像和字幕”的设计目标,以大分辨率、高性能的特点,实现8K输出、24路高清视频文件回放、16路高清信号输入显示等突破性性能指标,弥补了国内外产品在超高分辨率输出、超多路视频回放与采集播放等方面性能的不足,填补了产品空白,可满足超清电视包装和大分辨率屏幕信息展示的需求。
“在8K制作领域,我们的产品完成了从可用到好用的转变。8K图文包装支持双路输入开窗,非线性编辑系统实现了原码与代理无缝切换、智能集群合成输出等功能,使得系统可用性和效率等得到了大幅提升。”新奥特相关负责人说。
“在传统视音频制作领域,最终的目标一定是基于IP化实现系统的全面IT化、虚拟化和云化。而在这些方面,我们还仅仅是起步,与国外的发展现状差距颇大。”谈及当下以及未来发展决策,新奥特相关负责人表示,将继续在8K超高清、云制作、远程制作等领域进一步深入探索,将更多的能力云化,且基于云原生结构重构现有技术、系统及业务,同时充分利用云端的资源和服务,构建分布式、高可靠的、随需使用的云端解决方案。(姚坤森)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